滁州市作家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0-07-13浏览次数: 来源:作者: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同志 们:

  受大会主席团的委托,我向大会做工 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
一、关于滁州市作家协会的发展经历
滁州市作家协会的前身是滁县地区文 学工作者协会,成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协会的领导人为:郭瑞年、姬树明、姜义田、黄艾仁等 ,此后,滁县地区作家协会更名为滁州市作家协会,负责人为郭瑞年、王文忠、王钦祥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原作家协会的负责人陆续退休,目前的作家协会 只有一位秘书长在主持工作,领导班子基本空缺。二十多年来,作家协会积极发展组织,努力开展创作,使滁州文学创作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拥有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5名,省级作家协会会员46名,市作家协会会员130多名,还有近30名作家正在申报国家、省级和市级作家协会会员。创作队伍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一 定的实力,参与层面和范围都是很广泛的。
二、建市以来我市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我市 作家协会组建以来,一手抓出人才,一手抓出作品,坚持文学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得到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和省作家协会的帮助和指导,取得了卓 越的成绩:
一是涌现出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现象。
  这就是著名的天长文学现象和定远文学现 象。在天长文学现象中,产生了王明义、钱玉亮、陈源斌、俞礼云、叶世斌等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作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在全国有影响的小说、小品和影视作 品。其中,钱玉亮的小说被国内多家知名报刊转载,并荣获过上海“萌芽文学奖”和第二届“安徽文学奖”。王明义的作品《打扑克》被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选 用,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秋菊打官司》。在定远文学现象中,产生了汤国建、李希华、郑鹏程、傅贵、蒋林、刘中华、穆世彬等一支创 作队伍。这支队伍形成了小说、诗歌、散文、电视剧四大创作阵营,其中,汤国建的小说《冰排上的英雄》被小说选刊头版刊发,李希华的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 被央视八台播映过,蒋林、傅贵的诗歌多次被全国知名刊物选登。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在定远还活跃着一支由青年农民组成的诗社,由于他们所处的创作环境特殊, 创作精神感人,其事迹曾多次被省、市电视台报道,还被录制过专题片。天长文学现象和定远文学现象成为了我市文学创作的两面旗子,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具有推 动性的。
二是在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文学、传记文学创作上,形成了具有皖东特色的文学群体。
   在小说创作中,涌现出了以汤国建、王明义、李希华、钱玉亮、陈源斌、贾鸿彬、李国彬等为代表的一支文学队伍;在散文创作中,涌现出了以王文忠、姬朝晖、 周兵、张国富、张华、梅桑榆、陈东霞、薛暮冬、薛来彩等为代表的创作队伍;在诗歌创作中,出现了以郭瑞年、王钦祥、蒋林、傅贵、田胜林、毕祥、李龙、彭 澍、孟庆国、章正霞、陈修斌等为代表的创作队伍。在民间文学和传记文学中,涌现出了以姬树明、吴腾凰、俞凤斌、金仁亲、武佩河、汪宗文、宫开理、徐舟等为 代表的创作队伍。由这四支队伍创作的文学作品,分别在《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清明》、《安徽文学》、《诗刊》、《北京文学》、《北 方文学》、《小小说》、《雨花》、《鸭绿江》、《读书》、《山东文学》、《电影文学》、《福建文学》、《人民日报》、《扬子晚报》、《安徽日报》、《江淮 晨报》等省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许多作品在不同级别的文学大奖赛中获奖。在2005年9月份由安徽省省政府主办的2003—2004年度安徽文学奖评 选中,我市作家王文忠的散文集《苦爱》、武佩河的文学传记《汪雨湘传》、李国彬的小说集《罗拉》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本次评比,全省有十二部作 品获奖,我市获奖作品占全省获奖作品的1/4,成绩是卓越的,影响是深远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是老作家的创作热情不减, 成果丰硕。
  多年来,尤其是建市以来,我市老作家们以他们丰富的创作经验以及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独特理解,为我们创作了多部文 学作品,如吴绍明的《虎之谜》、黎田的《淮河回声》、白振亚的《乍暖》、段茂南、郭仁怀的《抗战名诗名文赏析》、陈哲的《启明星下》、吉诏宏的《木偶人自 述》、袁德龙的《我的生涯》、黄艾仁的《胡适与中国人》、何孝充的《剧作选》、孙茂鹢的《第一女人马皇后》等。这些老作家、老领导的作品,生活底蕴丰富, 思想起点高,表现手法成熟,许多作品不仅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而且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非常难能可贵。其中,姬树明、俞凤斌自1973年以来,先后出版了《朱 元璋的故事》、《刘伯温与朱元璋》、《古今妙联趣事》、《洪武奇观》、《琅琊山》等多部作品。吴腾凰坚持采访和写作,出版了《捻军》、《蒋光慈• 宋若瑜》、《美的殉道者》、《郭沫若与读书》、《蒋光慈与读书》、《秦淮名艳丽李香君》等多部作品。王文忠一直致力于散文研究和创作,发表和出版了《一支 埋藏着的歌》、《环滁记》、《雁影记》、《醉翁亭观赏》、《凤鸣皖东》、《野山情结》、《苦爱》等多部作品,其中,由王文忠填词的歌曲《花鼓乐》被全国中 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选入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育编辑室编辑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通用教科书。作为老领导、老作家,他们的创作精神是很感人的,创作成 果是令人振奋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老作家,如徐竞高、曹治泉、朱有才等,虽然已经去世,但是他们作为滁县地区文学工作者协会会员,曾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 秀作品,曾为滁州市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这里,也让我们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和深切的怀念!
四是出版了大量的 图书,显示了我市雄厚的文学创作实力。
市作家协会成立以来,积极组织作家协会会员创作,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尤其是近几 年来,全市老、中、青三代作家以满腔的创作热情,抒写自己对新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出版了《听老朋友谈人》、《东北教父》、《郭嵩涛》、《梦里去赶海》、 《黄梦》、《诶乃集》、《南谯民间故事》、《浪漫生活》、 《楚江吟》、《杏花春雨江南》、《相逢不是梦》、《文化全椒》、《艺术鉴赏学》、《启明星下》等各类文学图书近120多部。这些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 也有传记文学、综合文集。作品由于对生活感悟深刻,艺术功底深厚,写作严谨,表现手法新颖独特,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偏爱和追捧,许多图书在全国新华书店流通 后,反响很好,拥有了自己读者群和消费群。还有的作者已率先在文学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结合部,推动自己的作品向更宽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
五 是通过出版文学刊物,为全市作者搭建文学平台。
  1981年,我市创办了文学刊物《清流》,此后,《清流》更名为《醉翁亭文 学》,于2003年复刊。复刊后的《醉翁亭文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办刊的指导思想,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办刊方针,以繁荣我市文 学创作为办刊目的,与时俱进,积极引导我市文学创作者把握时代脉搏,展现时代风貌,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截止2005年,《醉翁亭文学》共出版了 12期,收到各种稿件近三千份,发表小说近70篇,散文200多篇,诗歌120多首,近两百万字,已实现了和省内外大多数文学刊物的互动和交流,期间,收 到海外文学译制品73件,省外稿件130余件,许多作者随作品附来信函,对《醉翁亭文学》的办刊风格和质量予以首肯,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同时,《醉翁 亭文学》的网上点击近万次,点击区域远至东南亚、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刊物不仅在省内外有了名声和影响,最为重要的是,她发挥了其文学平台作用,培养了 本土作家,为我市一大批老、中、青作家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利用《醉翁亭文学》这个平台,我们还成功地推出了《醉翁亭文学》特刊,编辑出版了大型报告文 学集《昨天•今天•明天》。全书计32万字,收录了43家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配 发彩色图片200多张,这本书出版后,不仅成为了入选单位对外宣传的宝贵资料,也成为了我市对外宣传与展示的文化名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的广泛好评。
六是通过举办各种文学交流活动和评奖活动,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开展文学交流活动,是集合本土队伍,检 验创作成果,找准创作方向,获取创作信息的有效途径。多年来,地区文协和市作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组织和参与举办了纪念吴敬梓诞辰280周年 座谈会、全区文艺创作祝贺会、第三届淮河乡土文学笔会、首届醉翁亭散文节、天长文学现象讨论会、《墙》暨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和滁州市作家首届签名售书活动 等一系列活动。2000年以来,滁州市作家协会一是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鲁彦周、贾梦雷、段儒东、陈源斌、毕飞宇等知名作家、教授到我市为全市重点作家 和作者授课,二是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我市知名作家赴明光一中、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凤阳、定远等地授课或参与地方文学活动;三是通过组建青峰文学社、蔚 然文学社、琅琊诗社、开展文学团社之间的交流活动,发展和培养新一代文学创作人才;四是2004年举办了首届“红三环杯醉翁亭文学奖”评奖活动。这个活 动,是我市设立的第一个文学类奖项,评出小说、散文、诗歌三类获奖作品17部。其中刘萍的小说《高邮湖畔》、王文忠的散文集《苦爱》、孙善鸿的诗歌《出逃 的土地》荣获特等奖,另有14部作品获优秀奖。当日,市委领导、省文联领导及《清明》、《安徽文学》杂志社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安徽日报》、《江淮 晨报》、《新安晚报》、《皖江晚报》等报刊及我市一报两台对此作了宣传报道,影响是很大的。
三、文学创作的现状与不足
    1、综上所述,我市的文学创作,队伍健全,成绩显著,基础相当好,但由于新老接替缓慢,机构和领导班子不健全,整个文学创作队伍缺乏整合和集中,作品 以及作者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服务协调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2、在社会转型期,许多才华横溢、创作成果优异的作者思想发生了变化,创作热情和创 作精力都受到了影响,渐渐地远离了文坛,这无疑是皖东文学创作的一大损失。
3、我市不乏优秀的文学创作者和具有冲击力的文学作品,但许多作者 缺乏到大文坛、大世界去冲浪的信心和勇气,对外交流很少,对外投稿尤其是向国内外知名刊物的投稿量极少。
4、相对小说、散文、诗歌创作而言, 我市的文学评论尚欠加强,仅有的文学评论,应景的多,具有鉴戒和指导意义的少。
四、今后的几点工作意见
   本次代表大会以后,滁州市第一届作家协会领导班子正式成立。新成立的滁州市作家协会任重道远。滁州是名人荟萃的古城,也是一座闻名海内外的文化名城。古 往今来,出现过欧阳修、韦应物、梅询、吴敬梓等众多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他们的创作,形成了滁州丰厚的文化积淀,也成为了滁州的一块闪光的文化品牌。如何 打好这张品牌,不断描绘和丰富滁州市的文化风貌,是历史对我们的要求,是时代和生活对我们的要求,也一直是重视和关注滁州文学事业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对 我们的期望和要求,为此,我代表大会主席团就以后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1、各位代表及全市作家,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应该有一个历史的责任感和 道德观,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唱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要把自己的创作和生活联系起来,和鼓励和教育人民联系起来,和激励和推动社会进步联系起来。 把创作当成一件光荣的使命来进行,来完成。
2、要注意提高自己,加强学习,使我们写出来的作品具有描绘历史和现实的能力,具有解剖历史和现实 的能力。使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信息对他人有借鉴价值,有收藏价值,有学术价值。
3、坚持继承创新,充分尊重文艺规律,充分尊重作家的劳 动,在文学艺术界形成生动活泼、团结向上,充满生机的良好氛围。
4、市作协要认真履行联络、服务、协调、指导的职责,其中,争取每年组织两次 文学交流活动,活动可以分门别类,在各市县区轮流进行。
5、市作协每年都要组织作者深入生活,开展各种形式的采风活动和笔会活动,使我们的作 者有机会走出去,拓宽视野,激发灵感。
6、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交流,传播我市地域文化,扩大我市文学艺术的影响,向省内外推出一 批有成就的作家,有影响的作品。
7、继续办好《醉翁亭文学》,并争取和创造条件,推动刊物再上一个新台阶。
8、每2-3年,举办 一次文学评奖活动,通过大奖赛,发现人才,推出精品,鼓励创作。
同志们!回顾历史,滁州名人辈出,文学艺术成果丰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学艺 术界都均有一席地位。这对于我们这一代文学工作者来说,既是动力,更是压力。目前,全省正在实施东向战略,这是滁州难得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共同努力,写出 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好作品,为繁荣我市文学事业,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滁州形象,推动地方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责任编辑:admin)
滁州政府网

Copyright 2006-2013 Powered by ahczwx.org,滁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市会峰路555号会峰大厦7楼 版权所有

电话:0550-3023728 皖ICP备14009401号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229号